两次例外的童年经历是造成 “冒名顶替 “的原因之一

这项定性研究旨在探索中学后教师的 “冒名顶替综合症 “与他们两次超常(2e)童年经历之间的关系。2e 被定义为被认定为有学术天赋但同时有残疾的学生。缺乏对 2e 学生的准确识别和照顾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术环境中表现不佳以及自卑。当 2E 人士成为专业人士时,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身份认同可能会导致冒名顶替综合症, 从而在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方面造成严重困扰。本研究以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认同理论为理论框架,以了解这些经历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发展的第四、第五和第七阶段的认同发展。本研究对来自美国中西部一所大型州立大学的六名教师进行了访谈,他们都自我认同为 2e 并经历过冒名顶替综合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问题,向参与者询问了他们的 2e 童年课堂和冒名顶替综合症经历,以及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在使用 NVivo 对数据进行转录和编码后,出现了五个主题:a) 因为我有天赋……;b) 外部互动成为内心独白;c) 适应环境;d) 榜样综合症压倒了客观成功;e) 榜样综合症从小学就开始了。临床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患有假冒综合症的二年级学生和专业人员提供服务,通过努力确定需要改变的政策和策略,减少高等教育专业人员中的负面二年级奋斗和假冒综合症,从而实现积极的社会变革。